蘋果的成功,讓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爭相模仿其垂直整合體系
- Google買下Motorola的行動手機事業部
- 欲生產智慧型手機與電視機上盒
- Amazon的Kindle Fire則將電子商務與硬體做連結
模仿是人類的天性,賺錢求取更高的慾望抑是
當這兩像條件碰撞在一起,企業就這麼誕生了
當這兩像條件碰撞在一起,企業就這麼誕生了
大家都知道的Apple整合
35年來,蘋果奉行上下垂直整合的模式,不僅軟硬體一手設計包辦,OS更是排除全球使用率最高的Windows,使用自家的Mac OS。不僅讓Iphone﹑Ipad也擁有自己的IOS系統,統一規格的更新等服務,也見證其速率與效率。
當然相容性更是不在話下,像是一般開放競爭PC更換記憶體會考慮到相容性問題,尤其各家品牌或規格的參數和設定不盡相同,且記憶體是零組件中較敏感的部分,處理不當甚至得整組換掉;蘋果也不是那麼善解人意,每一代都執行統一的硬體設備,除了記憶體可以加錢購買檔次較高的標準,其他一律無法做更替。不過其中好處就是使用起來算是蠻方便的,不用為了更新與加值跑東跑西
當然相容性更是不在話下,像是一般開放競爭PC更換記憶體會考慮到相容性問題,尤其各家品牌或規格的參數和設定不盡相同,且記憶體是零組件中較敏感的部分,處理不當甚至得整組換掉;蘋果也不是那麼善解人意,每一代都執行統一的硬體設備,除了記憶體可以加錢購買檔次較高的標準,其他一律無法做更替。不過其中好處就是使用起來算是蠻方便的,不用為了更新與加值跑東跑西
垂直整合(Vertical Integration):
一個產品從原料到成品,最後到消費者手中經過許多階段。如果一個公司原本負責某一階段,當公司開始生產過去由其供貨商供應的原料,或當公司開始生產過去由其所生產原料製成的產品時,謂垂直整合。
一間公司於一項產業擁有垂直整合的能力,我們幾乎可以斷言其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競爭產品差異化極大。什麼意思?沒有下游彼此競爭,反而有更多差異化?
在以蘋果為例,先從外觀來看,從熟悉的Mac Book Pro到Ipad,無一產品不是給人高科技感(金屬灰與光華切面)。反觀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,外觀大都以黑色為基底色,厚重且較不順眼,光是這一點就足以看出差異化
舒順的人體工學設計,令使用評價一再上升。其他一般的高科技商品,主要是功能取向,因此時常忽略了使用者的立場與感受,誠如某位設計大師所言:
「真正的綠色設計並非用環保的材料去製作,而是設計出一項令人可以用個十年二十年以上的產品」
垂直整合沒那麼甜
當然不只是蘋果垂直整合,現在新興的行動運算、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都還沒被商品化,因此大多垂直整合的公司還可以受惠此行。但是翻翻歷史,PC(在此指筆記型電腦)以前也曾經走過這條路。
我們也曾願意為了一台現在規格爛到不行的PC出價5~6萬,而那時PC尚未被商品化。但如今呢?個人電腦普及率高的嚇人。再瞧瞧價格呢?和以前大不相同了,在產業上下游各司其職地分工下,我們是在用廉價取得超值的享受!
蘋果的模式還能持續多久,外界一直很注重,尤其繼Steve Jobs後,另一位Tim Cooker接任擔任CEO一職,但Ipad第三代--The New Ipad並未受到蘋果迷如期的期待(雖然商品上市的搶購率一如往常)。據報導,Cooker在全球CEO和善度排名第一,這也說明員工可能會較樂意配合工作,但工作效率並非由少許幾點即可定義,成果才是股東會與投資人想看到的
Get總結
或許有一天,蘋果的產品與其他競爭商品的差異化縮小了,這將會壓縮自身的獲利,導致整個市場走向專業化生產一途,而蘋果幾十年來的垂直整合王國也終將成為壓垮自己的尖錐
台灣其他高科技公司也該注意這點,畢竟現在生產的商品,是新鮮的、未被商品化的
最近春季電腦展,ASUS推出的PadFone預購,令國內電腦迷為之瘋狂,手機與平板電腦兩者合一,方便又簡單,但重量和軟硬體的配套,也是該注意的重點。不過既然還是新興商品,不如拋棄悲觀的心態,用樂觀的微笑繼續看下去台灣的高科技垂直整合,到底是美麗的錯誤?又抑或是創業心態下產生的絕佳PMF?
photo via http://www.mobile01.com/newsdetail.php?id=11750
inspired by 今周刊No.796 Mr.Taiwan's Column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