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
「左派」企業談
時代移動的速度真的很快,只不過世風日下的我們應變速度也變快許多。還記得幾年前USB隨身碟4G要價直逼一張小朋友,而如今一張國父即可購得;8年前具備200萬畫素攝影功能手機貴得嚇人,而如今畫素越做愈高,價格卻越降越低。一方面可以得知科技的進步的確如Moore's Law預測般快速(甚至更快)
另一方面可能大家沒注意:我們已將產品的進化與更新視為理所當然。而當消費者這些理所當然的想法強而有力地建構在潛意識裡,時代移動的速度將不再是一個問題,問題是這些企業經理人該如何創造更多效益?
What?
企業最核心的三問題「生產什麼?如何生產?為誰生產?」
這是創業者最想破頭的問題,也就是如何在草創時找尋到專屬自己的PMF;對成熟尤其衰老中企業,「生產什麼」更是重要。普哈拉(C.K. Prahalad)在<<金字塔底層大商機>>揭示:跨國企業及其資金及人才,應可為過去所忽略的市場創造價值,不只造福窮人,也可獲利。
其實這系列「慈善企業」不在少數,且大多都耳熟能詳,像是Ben & Jerry's、StarBucks等跨國企業都有落實類似的「永續經營」。星巴克現任董事長兼CEO在<<Onward>>大方展示當初大刀闊斧改革的行動宣言:成為一家永續經營、大有作為的企業,以及廣受世人讚揚與推崇,並且以鼓勵和培養人本精神著稱的品牌。
有發現到和以往的不同點嗎?過去掌握資源的人,玩金錢遊戲、衍生產品,搞出金融危機、歐債,如果他們能多(雖不必將心比心)滿足社會真實的需求,得到的應該不會是報紙、媒體以及民眾的怨燜怒罵
How?
對於「如何製作」產品,我認為有必要將虛實分開來說明
實體方面,基於有續經營的理念,貌似必須往綠能或是可高效率回收之材料的方向走。我們常穿的鞋子,底板材料、鞋皮部分已有「可分解」或是「可回收」的應用,如People'sWalk、Admiral。德國政府即有規定製造商有責任回收其所製造的東西,希望能回收再設計,以真正減少對環境的衝擊。
除此之外,溫肇東教授於2月份經理人月刊中提到的「租賃耐久財」觀念令我耳目一新。的確,我們購買家電購買其他器材,需要的大多只是它們的「功能」(service)與「效能」(Utility)!並非「擁有」那個裝置,如此營運模式也能因為「易取得」而提高產品使用率,而使用率高,營收取得自然不是問題
虛擬方面,為了創造「雙贏」局面,我認為平台的web2.0化是很大的關鍵。維基百科就是最好的例子,提供每一位網路使用者參與資料的修改與創作,大幅度簡化了增添與除錯(debug)的時間與金錢;另外,諸如amazon、shop.com、EZtable、Groupon等各式服務平台,除了功能上方便所有網路使用者,利潤方面部分網站提供現金回饋(cash-back)方案提優惠消費者。誘因越大,消費者點擊網站的頻率越高、使用率越高,「產品」的收入也就越高
Who?
「為誰生產」其實在生產什麼時已經討論過一些了
企業的負責人雖是股東、利益關係人,同時在整個生產「過程」耗費的資源、消耗的外部成本都應該列入考量。現今政府也推出許多關於「綠色」的法案,針對企業迫使他們對社會、環境、經濟負責。
前陣子提過的網路免費資源中的例子,我們可以深刻體驗到,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立場一直在變動,並非說誰高於誰的比較(雖然直覺上是消費者佔上風),而是要釐清一件事:
「共同」將會是、也正在是接下來時代的主流
中華民國人民的權利----民有、民治、民享
那現在我們的權利? 共創、共治、共享
商管脈絡似乎一切都是傾向「左派」,只差沒「共產」
pic via http://www.aiimg.com/article/psd/psd_3507.html
inspired by 溫肇東「左派商學院:共創與共享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