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突如其來的價格戰



身上有一台平板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的朋友,每天打開Play商店、Appstore看看每日限免、熱門排行榜,再自然不過了。上禮拜早上點開台灣Appstore,付費前幾名是幾家關於筆記App,而且是常見的4.99或5.99。噢!又是要用限免傳知名度吧?真的只是這樣嗎?

GoodNotes、NoteLedge、Noteshelf這三家筆記app,同一天的限免,不禁讓人想到商品間的削價戰爭,一場一打便多敗俱傷的戰役

我常用的筆記app是DocAS,不是以上三家。當初是比較過多家之後,決定花點錢買好一點的筆記app。使用過各家Lite(試用版),雖然感覺大同小異,卯起來比較後還是選擇了DocAS,當然,是故意等到限免才下手




價格間的削價戰

廠商之間的削價戰再平常不過了,我們可以說幾乎市面所有價格都是價格戰後的「妥協」。這裡的不協,不只經濟學觀點供給需求妥協,還包刮了廠商間的競爭以及市場的期望。一年四季的3C資訊展,雖然用意是讓各廠商推廣各家新品,現場會打著個折扣販賣舊商品,而各廠牌陣營便燃起狼煙,開始為期幾天的價格戰。


去年暑假的3C展買了一台640G硬碟,當初為了要彌補筆電天生容量不足,興沖沖到電腦展逛逛。當天參展的攤位不少都有販賣硬碟,而這台是展中最高GB數的硬碟,但是某個不知名牌子,而其他有名的牌子只有550G而已,且價格不斐。商人們的價格戰打完,接下來換我的心理戰開始:

  1. X牌:$高、GB數少、較有保障
  2. Y牌:$低、GB數多、不知名
中間過程省略,總之我買了640G的硬碟,回家上機測試實際GB數只有596G,扣除本身程式、內建軟體、以及運算誤差,這個實際儲存容量比例比市面上知名品牌的同商品比例還要低一點。




差異化不大的應戰

如果市場上有許多個廠商都販賣同款商品,且是不具有特殊性的商品,那麼一旦一家廠商把價格壓低,其他家便無利可圖。唯一的辦法就是跟進降價。等到全部都降到同個價位,每家廠商的利潤變壓得更喘不過氣,對誰都不利,通常此時廠商間會私底下約談均衡價格,這也是法律所不允許的。

之前提過的日本LCC間的價格戰,各家航空業無所不用其極提高業績,進而想出不同策略。當台灣瑞聯航空1995年的「一元機票」策略,乍看之下應該無人能敵,但有些航空公司祭出北高機票10張1萬元應戰,有效將顧客的荷包掏光,無力購買其他競爭對手的商品與服務。



  • 改變產品及價格的組合
  • 特定區域回應對手的挑戰 


當全台7-11架上開始販售廉價早餐辣腿漢堡時,麥當勞與肯德基並未將全面價格調降,而是針對消費族群設計出早餐套組,使消費者省更多但買更多;面對麥當勞的午餐優惠,肯德基也祭出每周不同天的優惠,漢堡王也推出各自的優惠方案,以抵抗這場硬戰。



壯士斷腕

對蜥蜴而言,斷尾求生是家常便飯,但對企業而言,有時並不是那麼放得開

差異化有限的條件下,價格戰勢必無法避免,只能端看廠商成本的優勢、規模經濟、資金充裕與否、品牌知名度。若衡量後仍無法取勝,最糟但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----放棄。

DRAM的競爭只剩下三星、美光、爾必達(今年剛宣布破產),原本的Intel也在1980年代即早放棄角逐,專心做CPU研發與技術專利取得與授權。Apple前執行長Steve Jobs回鍋重操大權時,也是把Apple多餘的產品停止營運,把重心放在本行與研發;Google執行長Larry Page去年重掌兵符也是徹底刪減不必要的功能,把重心放在核心6功能上。

與其賣大家都有的東西,不如銷售別人沒有的產品,創造獨特的差異化





Get總結

面對價格戰,「差異化」大家隨口都會說,但實際操作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

突如其來的前哨站,挑戰的不僅是經理人的反應速度,同樣也關係著一個品牌的知名度,我們從硬碟例子便可知道。當然如果產品本身就有差異性,那麼便可以利用宣傳此點來做區隔,進而避免不必要的價格混戰。這後續文章會談到


Pic via 新光印刷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