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

WTH is 管理



對商管有興趣的人,或是本身在修讀管理課程的朋友,一定知道管理學這門課。一般人都認為管理學是「管理」,也就是當個主管、經理人,負責當個指揮的人,來「管理」下屬。其實不全然對。

兩年前把管理之父Peter Drucker的管理著作<<Management: Tasks, Responsibilities, Practices>>摸過幾章,覺得索然無味,便丟回書櫃冷腳作罷。畢竟當初沒有太多實務經驗與極欲探究的好奇心。


昨天在二手書店碰巧翻到<<What Management is>>,心想是不是又跟一般坊間管理書籍,或是教科書一樣枯燥無味?隨手翻翻,覺得挺清楚的(除了前言、推薦序頗長),又剛好最近燃起學管理的意願,所以,讓我試著談談管理吧




管理=Manage

  • 管理:將高度的複雜性及專業性轉成績效表現

這大概是我看過最清楚的管理定義

從定義下手難免讓人認為只是想賣弄知識,但想深入探討管理的功能及操作,則勢必先知道個概構,才能從旁枝出發以達到全盤了解。

管理與人有關,和以前我們學過的科目差很多。因此最早,當然就是從有人類以來便有管理的概念,從而衍生至今;不過說來諷刺,管理學一直到20世紀才被確認為一個正式科目。管理學的確立,一開始是為了企業的成長、突破與改革,才被拱起來的,因此多數的管理、策略、操作都是經理人(Manager)在處理,才造就管理學在人人心目中,是個在「管人」的在學。

那如果把標準放諸四海呢?




管理?因為有需求

書中我看到一個很好的問題:人為什麼組織

管理與人有關,因此這個世界上若只有你一個人,那麼管理的成效將降的極低。一旦一個人加入你的行列,成為一個微組織,管理便起作用;三個人如何?100個人如何?因此我們可以發現,管理是需要人的。於是,組織的建立是必然。至於人為什麼要組織?因為要管理。為什麼要管理?因為需要更好的績效(成果)

上一章說到管理一開始是因應著企業需求而確立,說到底就是為了績效;現金21世紀的非經理人為什麼學管理?同樣是為了績效,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與人相處,不管是工作、遊玩、溝通、學習。



因應時代的管理

管理最重要的當然不是理論而已,實務才是真正的出口。這不像理學院純粹合個鑭系錒系,把名字刻在教科書上就可以,沒有真實的使用在企業上,得出所要的成果,這個管理技巧、策略理論就是無用。

20世紀初的汽車泰勒化,是發生在物資缺乏的時代,生產效率的影響力大過於一切,消費者沒資格稱作消費者,是個生產者說了算的年代,雖然是較無人性的管理,但的確讓人類文明跳躍性地進步,而這就是管理。

21世紀的管理,想也知道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選擇泰勒化,因應時代實施管理手腕才是正確的選擇。

這本書裡面提到許多近百年下來,不隨著時代潮流、血腥風雨而改變的管理核心觀念,每個觀念都「很管理地」附了案例比對。總之不錯。





Get總結

為什麼學管理?這個問題我應該也得回答。


除了知識上好奇外,組織的績效提升也是個誘因。管理的許多核心觀念包括計畫、組織、領導(傑克威爾許的鄉愿)、協調、掌控,盡可能把這些觀念用在待人處事總沒錯。

  • 也許該反過來問,為什麼不學管理?

不想要更好的績效?不想要執行領導?不會協調?Joan Magretta說的對:我們愈需要透過它人做事,愈需要了解自己。


能夠管理他人,也了解了自己,還有什麼不會的嗎?




Pic via capico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